首页
下载应用
提交文章
关于我们
🔥 热搜 🔥
1
百度
2
今日热点
3
微信公众平台
4
贴吧
5
opgg
6
dnf私服
7
百度贴吧
8
知乎
9
dnf公益服
10
百度傻逼
分类
社会
娱乐
国际
人权
科技
经济
其它
首页
下载应用
提交文章
关于我们
🔥
热搜
🔥
1
上海
2
习近平
3
新疆
4
鄂州父女瓜
5
乌鲁木齐
6
疫情
7
H工口小学生赛高
8
习明泽
9
芊川一笑图包
10
印尼排华
分类
社会
娱乐
国际
人权
科技
经济
其它
高三女生醉酒后被强奸致死?检方回应
高三女生醉酒后被强奸致死?检方回应
那些内心强大的孩子,童年被允许做过这1件事
波罗的海,电缆断裂!
关晓彤突然官宣喜讯!粉丝欢呼:恭喜啊,终于等到这一天
生成图片,分享到微信朋友圈
查看原文
其他
厦门下潭尾红树林 绵延陆海之间|央视新闻
自然资源部
2024-04-25
随着大范围寒潮天气来袭,最近,福建省迎来气温“大跳水”,开启雨雪冰冻模式。1月23日,厦门市气温降到4到6摄氏度左右,是近段时间以来的最低温,不少朋友都在“朋友圈”里等雪来。作为一座典型的海湾型城市,厦门市范围内生长着众多红树林,但大家知道,红树植物一般生长在热带、亚热带地区,遭遇低温天气会对它们产生影响吗?总台中国之声记者王泽华来到福建省最大的人工重构红树林湿地——下潭尾红树林公园,一探究竟。
杨盛昌:
5℃、6℃在厦门来说,已经是接近最低的温度了。
说起本轮寒潮天气,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副教授杨盛昌表示,这近乎厦门一年当中的最低温;但至于大家关心的是否会影响到红树林的生长,杨盛昌解释,由于下潭尾红树林公园修复的树种均比较耐寒,这样的天气只会减缓红树植物的光合作用,不致“伤筋动骨”。
杨盛昌:
我们这边的红树林生长,这种温度是能够扛过去的。我们长时间每个月做调查,结果表明在我们这边这样的低温,实际上对它的生存是不会有影响的,只会影响它生长速度的快慢,但它能活下去。所以在厦门这边,为什么选择这些树种?原因也在这里,耐寒性都比较强。
城市绿肺(叶建军/摄)
红树林,是生长在热带、亚热带海岸潮间带,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木本植物群落。大多数红树植物树皮和木材富含单宁酸,一旦刮开树皮暴露在空气中会氧化变成红色,故此得名。据了解,世界范围内的红树植物有超过八十种,那么,下潭尾红树林公园这些耐寒的树种又有哪些呢?
杨盛昌:
我们下潭尾红树林公园里有8种红树植物,您看分布面积非常广的这一片,是红树植物秋茄,另外长得比较高,叶色又偏淡、偏黄的,这叫无瓣海桑。除了这两种之外,还有一种同样长得比较高大的,叶片的颜色是浓绿的,我们称之为拉关木。除了这三种红树植物之外,另外还有白骨壤、桐花树、木榄、红海榄、老鼠簕。
城市之肺(张春玲/摄)
红树林,被称为“海岸卫士”,资料表明,大面积红树林能消减风暴潮和海浪能量的70%,有效降低风浪高度。下潭尾红树林公园地处厦门市翔安区,位于环东海域东北角、西溪入海口,属于河口型滨海湿地,是厦门典型的半封闭海湾之一。然而,杨盛昌表示,由于历史上围垦、无序的水产养殖等人类活动的影响,下潭尾原生红树林遭到严重破坏,20世纪50年代大面积分布的红树林消失殆尽,红树林生态系统急剧退化。
杨盛昌:
我问当地的村民,20世纪50年代、60年代实际上都是有红树林的,植物跟现在长得差不多,没这么高,种类以白骨壤为主,但是之后红树林慢慢少了,到20世纪80年代、90年代,几乎原来的红树林都看不到了。原来这一片,早期都是养殖塘,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,饵料、抗生素大量地使用,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非常明显;加上水动力弱,外面水长期上不来、交换量也不大,导致水质不好。原来这是一片很偏僻,我们都不愿意来,来了之后都会被海水臭味熏走的地方,您现在来可能感受不到了。
共同家园(孙二佳/摄)
基于科研人员在下潭尾成功种植5公顷试验林基础上,2010年以来,厦门市分期实施红树林生态修复;通过运用“微地形平衡重塑理念”、采用红树林“筷子苗”等种植技术、开展增殖放流等做法,至2020年,下潭尾红树林生态修复总面积404公顷,不仅构建起红树林生态屏障,还大幅提升了海洋生物多样性、构筑亲水空间体系。此外,良好的生态环境还吸引多家独角兽和世界500强企业落地,形成下潭尾红树林生态、社会效益兼顾,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。
杨盛昌:
生态修复之前,我们下潭尾的底栖生物种类据报道只有20多种,我们现在监测的结果是大概接近60多种、70多种,有了三倍左右的提升;鸟类数量也达到了26个科,六七十种。我们整个下潭尾红树林营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定位,是把它作为一个科研、科普、教育自然教育基地,还有游客休闲的基地,也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发展。
红树林美景(姜希明/摄)
2023年9月,自然资源部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联合发布的《海岸带生态减灾协同增效国际案例集》将下潭尾红树林生态减灾案例收录其中,这里不仅成为抵御台风、风暴潮等海洋灾害的绿色缓冲带,净化水质、保障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,还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打卡点,为积极推进滨海红树林资源可持续利用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示范。
来源:央视新闻
记者:
王泽华 林霞 陈庚 马宁 刘普 吴琦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轻触阅读原文
自然资源部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{{{title}}}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